首页 | 诗词练习 | 诗词大全 | 诗词赏析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元曲 | 诗词下载|

您的位置:诗词鉴赏练习题 >查看内容
 
苏轼《有美堂暴雨》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5~16题。
有美堂暴雨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注]熙宁六年(1073),苏轼任杭州通判时作此诗。有美堂在西湖东南面的吴山上,堂名“有美”,取自宋仁宗赐梅挚诗“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
15.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突兀展现暴风雨的声势,“顽云”表现了厚重浓密的云层,其景其情,历历在目。
B.“飞”“过”“来”,动态展示出大雨自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奇景和过程。
C.诗人用纯粹客观式画面,表现暴风雨的壮丽雄奇,大胆背离中国古代“诗言志”的传统。
D.本诗用词瑰丽,想象奇特,气势奔腾不羁,韵律琅琅悦耳,显示出苏轼个人的特色。
16.《有美堂暴雨》是写景名篇,评价甚高。请简要赏析“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二句。(6分)
 
 
 
答案:
15.C【C选项“大胆背离中国古代“诗以言志”的传统”错误。诗人通过纯粹客观式的画面,使人们领略到大自然的壮丽雄奇的景色,但我们也同样能感受到诗人创作时起伏激荡的情绪,所以没有超离中国古代“诗以言志”的传统。】
16.①“潋滟”是水满溢动的样子,诗人在俯瞰之中,偌大的雨中西湖仿佛只是天地间一只酒满将溢的酒杯,用夸张手法写出西湖雄奇景象。(2分)②“羯鼓”是一种西域乐器,以羯鼓的急促表现雨点的骤密,以羯鼓的铿锵澎湃之声,写出暴风雨的声音的迅烈。(2分)③五六两句,或状形,或绘声,表现诗人站在吴山高处对暴风雨的起伏激荡的感受。(2分)亦可认为这两句都是在写“雨势”,而非写“西湖”。作者接连用了几个比喻来形容这场暴雨。一写雨势之来,竟如金杯中斟满的酒洒出了杯面,二写雨声之急,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赶着打击,充满敲铿之声】。
 



作者其它练习:
苏轼《南乡子·春情》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陆龙图诜挽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和归园田居六首(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送郑户曹》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雨中看牡丹三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籴米》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东坡》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复次一首送赴阙(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鹤叹》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游道场山何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沁园春·孤馆灯青》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和陶归园田居(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正月二十日往歧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寒食雨二首(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次韵前篇》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南乡子集句》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江城子・别徐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中秋月》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题王晋卿画后》《题秋江待渡图》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西江月·中秋和子由》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南乡子·送述古》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新葺小园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州与文郎逸民饮别,携手河堤上作此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海棠》《惜牡丹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诗词练习搜索

题目:
类型:

专题推荐
 
作者相关
相关资料


工具导航: 文言文翻译 语文网

   版权所有 古诗词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