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郑户曹①
苏轼
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
羸僮瘦马从吾饮,陋巷②何人似子贤
公业③有田常乏食,广文④好客竟无毡。
东归不趁花时节,开尽春风谁与妍。
注】①郑户曹:郑僅,时赴任北京大名府。②陋巷:代指颜回。《论语》有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公业:东汉郑太的字。《后汉书》记载他“阴交结豪杰。家富于财,有田四百顷,而食常不足,名闻山东”。④广文:郑虔,在广文馆中任博士而被当时人称为“郑广文”,他“在官贫约甚,澹如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诗属于送别诗,情感基调是悲伤的,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别赴任的依依不舍之情。
B.首联回忆当初与友人游遍钱塘一带,“归来文字带芳鲜”则暗含着归来之后写出的作品文字优美之意。
C.中间两联主要评价友人。说的虽是友人,却也体现出诗人的利义观和为人处世的道德观。
D.尾联劝朋友趁春天一路常景赴任,不要辜负好时光,与首联在意趣上相关联,首尾呼应。
16.全诗中间两联多处用典,请结合诗句分别说明这些典故的作用。(6分)
答案:
15.A(A项,“情感基调是悲伤的,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别赴任的依依不舍之情”错误,这首诗跳出了一般送别诗的离别悲伤情调,对友人的离别赴任由衷地表达出喜悦与祝福之情。)
16.①“陋巷何人似子贤”借颜回的典故,赞美朋友的安贫乐道。②“公业有田常乏食”借郑太的典故,赞美朋友的大方好客。③“广文好客竟无毡”借郑虔的典故,赞美朋友的清贫廉洁(或清贫好客)。(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