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甲】过淮阴县,题韩信庙·其一
【宋】杨万里
来时月黑过淮阴,归路天花舞故城。
一剑光寒千古泪,三家市出万人英。
少年跨下安无忤?老父圯边愕不平。
人物若非观岁暮,淮阴何必减文成(1)。
【乙】过淮阴县,题韩信庙·其二
【宋】杨万里
鸿沟祗道万夫雄,云梦何销武士功?
九死不分天下鼎,一生还负室前钟。
古来犬毙愁无盖,此后禽空悔作弓。
兵火荒余非旧庙,三间破屋两株松。
【注释】(1)文成:指张良,张良谥号文成。
14.出版社准备编辑一本古籍,可同时收录两首作品的一项是( )
A.《白石道人古体诗选》B.《诚斋先生近体诗选》
C.《石湖居士近体诗选》D.《淮海居士古体诗选》
15.下列关于两首作品理解的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途经淮阴县的时令应为仲秋时节。
B.甲诗以张良纳履事反衬韩信胯下之辱。
C.作者对于韩信的总体评价远低于张良。
D.乙诗认为韩信之死利于统一罪有应得。
16.鉴赏乙诗尾联在全诗中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B 15.B 16.内容上,描绘了韩信庙的萧瑟凄凉的景象;情感上,抒发今昔对比的沧桑之感,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兴衰。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诗歌的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诗人,号诚斋;甲乙两首诗都是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其他三项中的石湖居士是指范成大,白石道人是姜夔,淮海居士是秦观。由此可推断可同时收录两首作品的应是《诚斋先生近体诗选》。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作者途经淮阴县的时令应为仲秋时节”错。“仲秋时节”是指在公历每年九月七日或八日之间,月亮显得特别明亮。而“来时月黑过淮阴”中“月黑”是指月黑天,夜晚不见月亮的时候。
B.正确。“少年跨下安无忤?老父圯边愕不平”,写韩信少年时候曾经忍胯下之辱,黄石公故意在圯上丢鞋子让张良去捡,当时张良曾经“愕然不平”,强行忍住怒气。相比而言,韩信比张良还更能忍耐。
C.“作者对于韩信的总体评价远低于张良”错。“人物若非观岁暮,淮阴何必减文成”,人物若不是要看其的晚年的境遇,何必说韩信不如张良。晚年的张良运筹帷幄,功成身退,而韩信被鸟尽弓藏。由此看出并非对韩信的评价低。
D.“认为韩信之死利于统一罪有应得”错。“九死不分天下鼎,一生还负室前钟”,宁愿面临九死也不愿分割天下的权力,一生都背负着对家国的责任。赞颂了韩信在一生中的忠诚和牺牲。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乙诗尾联“兵火荒余非旧庙,三间破屋两株松”,意思是庙宇已经被战火摧毁,只剩下三间破旧的屋子和两株苍松。
内容上,通过写被战火摧毁的庙宇,三间破旧的房屋,两棵苍翠的松柏,描绘了韩信庙的萧瑟凄凉的景象。
情感上,通过描写当下韩信庙的衰颓破败,与前句所追忆的韩信辉煌功绩形成对比,抒发今昔对比的沧桑之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