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
《下横山滩望金华山》二首
宋·杨万里
其一
篙师[注]只管信船流, 不作前滩水石谋。
却被惊湍旋三转, 倒将船尾作船头。
其二
山思水情不负伊, 雨姿晴态总成奇。
闭门觅句非诗法, 只是征行自有诗。
[注] 篙师,撑船的熟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诗一、二两句写篙师不考虑如何应对江中险滩、石礁,而听任小船随处漂流。
B.前诗三、四两句写小船在激流中反复旋转,篙师无可奈何,只能将船尾当作船头。
C.后诗一、二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在领略奇异的山水风光后的由衷感慨。
D.两诗都富有理趣,但写法不同:前诗寓理于事,极为含蓄;后诗缘景明理,道理显豁。
16.这两首诗蕴含着作者怎样的诗歌创作主张?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B(“篙师无可奈何,只能将船尾当作船头”错)
16.①写诗要追求自然。第一首诗作者借不避险滩暗礁、顺应惊涛骇浪、信船漂流的篙师形象,表达了作者师法自然、追求灵活自如的创作主张。②写诗须以生活为源泉。诗人通过千变万化的江山胜景不负游人的感慨,揭示了诗歌创作不能闭门造车,而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的道理。(6分。主张,每点2分;分析,各1分)
诗歌解析:
第一首写船行激流中的奇险。在诗人幽默新奇的笔触下,江中惊险的搏斗变成了充满情趣的历程。激流之中,任凭船儿顺流而下,船工并不把前途中奇石险滩放在心上。但是,惊涛骇浪却不因船工的“艺高人胆大”而有所收敛,湍急的水流转瞬间就把船体掉转了方向。“却被惊湍旋三转”,这是何等惊心动魂的场面,可是诗人却以“倒将船尾作船头”承接,顿时化险为夷,其诗法灵活,语言幽默,令人赞叹。
第二首写历经奇险之后的感受。“山思江情不负伊”,“思”读去声,作名词。“伊”,他,指前者中的篙师。对这位艺高人胆大的篙师,大自然也分外钟情于他。无论是晴态还是雨姿,大自然的山水都是那样的神奇而又娇娆。美丽的自然风光,能给诗人带来更多的灵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因此,诗人认为:“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这里的“闭门觅句”,语出自黄庭坚“闭门觅句陈无己”,说的是陈师道写诗时艰苦构思的情景。《石林诗话》称:“陈无己每登临得句,即急归,卧一榻,以被蒙之,谓之吟榻。家人知之,即猫犬皆逐之,婴儿稚子亦皆抱持寄邻家”。对这种写诗方法,诚斋是不以为然的。他把征行游历视为诗歌创作的重要源泉,这无疑是极有见地的。作者写诗初学江西诗派,继而学习陈师道五律,其后又学唐人绝句,最后终于摒弃摹拟而诗法大自然,从自然学诗而不效法古人。他在《荆溪集自序》中说:“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应,而后者巳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这大约就是“只是征行自有诗”最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