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5~16题。
幽居春夜
陆游
暮景催人雪鬓双,十年始复反吾邦。
云逢佳月每避舍,酒压闲愁如受降。
三弄笛声初到枕,一枝梅影正横窗。
要知清梦游何许,不钓桐江①即锦江。
【注】①钓桐江:东汉隐士严光少有高名,光武帝刘秀即位后,多次征召,但严光选择隐居富春江(富春江桐庐县境河段又称桐江),耕读垂钓。
15.下列对整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由“雪鬓”“十年”起笔,将暮年衰颓与久别归乡对照,奠定自嘲自安的基调。
B.颔联以“受降”写饮酒消愁,愁绪似战败之敌;“压”字化抽象愁绪为有形的实体。
C.“清梦”一句照应诗题中的“春夜”,以问句引发遐想,由实入虚,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D.尾句借“钓江”之典,在梦境的选择中显露出诗人在隐逸与济世之间的精神冲突。
16.请从用字和写法两个方面赏析本诗颈联的艺术效果。(6分)
答案:
15.(3分)A【解析】“自嘲自安”表述不当。首联“暮景催人”确有岁月流逝的感慨,但“始复反吾邦”暗含归乡欣慰,“雪鬓双”是客观白描,未见自嘲意味。
16.(6分)①用字:“初到枕”的“初”字,准确地表现出夜深人静之际笛声悠然而来、刚刚传入耳中的那种听觉状态。“正横窗”的“正”字,将梅影横窗的姿态定格为一幅瞬间图景,与前面“初”字相呼应,让人觉得这梅影仿佛是特意为笛声横窗而来的,给人一种恰到好处、自然天成的美感。②写法:选取“笛声”“梅影”两个意象,视听结合,将动态声音与静态光影融合为立体的春夜画境,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孤寂的心绪,表达了他对高洁品格的认同与追求。(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