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见菊花呈诸名胜 张九成①
勿谓重阳把一枝,嗟予何限古人思。
灵均自著离骚日,元亮②长歌归去时。
未晓只疑犹泫露,开门忽见满疏篱。
要呼四海平生友,来醉花前金屈卮③。
【注】①张九成,南宋绍兴二年状元。主张抗金,为秦桧所忌被贬,谪居多年。②元亮,陶渊明的字。③金屈卮,酒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以“重阳”话题人笔,结构上引出下文诗人对自然与世事人生的感悟。
B.作者以状元之姿入仕,却被权臣压制,所以通过典故,委婉抒发不平志气。
C.尾联写想邀请朋友来赏菊品酒,共度佳节,是为了展现诗人重友谊的特征。
D.元好问有“劝君满酌金屈卮,明日无花空折枝”句,与此诗尾联意趣相似。
16.有人评价张九成的诗“悲喜微澜,曲折妙味”,请结合本诗内容,对此评价进行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C(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古代诗词思想情感与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为了展现诗人重友谊的特征”错,错误关键点在“为了”二字。写想邀请朋友来赏菊品酒,共度佳节,是为了表现诗人的欣然情绪。
16.①“悲喜微澜”指情感有悲有喜,但并不激烈。作者虽含报国无门之悲,但毕竟谪居多年,情绪已无最初的慷慨激烈,所以只是以屈原、陶潜典故委婉表达情绪。而开门见菊,虽小有欣然,也有借酒浇愁的意味。②“曲折妙味”指作者情绪有悲喜变化。作者先是通过屈原、陶潜典故委婉表达心中郁闷;而晨起满篱菊花却带来惊喜,甚至兴起花前一醉的念头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古代诗词思想情感与抒情技巧的能力。第①点扣“悲喜微澜”进行解释,分为微悲、微喜两点作答,得分关键点是结合材料将“微”字意思解释清楚;第②点扣“曲折妙味”答题,解释清楚“先悲后喜”的曲折变化即可。答题切忌套路化,不能只就悲喜情感泛泛作答。
【评分细则】共6分,第①点4分,第②点2分;第①点中,微悲的相关解释2分,微喜的相关解释2分;第②点中,“先悲”1分,“后喜”1分。答题如分为“悲喜”“微澜”“曲折”三点,表述正确即可,一点2分。
【参考译文】
不要说在重阳节手把一枝菊花感叹秋色或怀古思人就是重阳赏菊的意义,我此时的感叹不仅仅是古人这样类似的情思(还有更多)。此时此景,(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我不禁想起了屈原写《离骚》的心境,想起了陶渊明在归隐时所作《归去来兮辞》来(不由心生不平与伤感)。天还未亮时(夜难眠),我只是怀疑窗外天寒降露,早起推开门却发现稀疏的篱笆上已经开满菊花。(不禁转悲为喜)我就想呼唤各处的老友们,一起来这里,在这花前,举起金色的酒杯畅饮,不醉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