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桂州西山登高上陆大夫
戎昱①
登高上山上,高处更堪愁。
野菊他乡酒,芦花满眼秋。
风烟连楚郡,兄弟客荆州。
早晚朝天去,亲随定远侯②。
[注]①戎昱,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仕途不畅,长期担任地方官员的幕僚。②定远侯:东汉名将班超,因平定西域有功,封定远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开门见山,呼应标题,交代自己登上高山后的心理感受,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基调。
B.颔联通过把“野菊”“酒”“芦花”等意象组合在一起,表现了清冷的环境和诗人的心怀。
C.颈联写诗人在高楼上看到风和烟雾一直蔓延到楚郡,想到自己的兄弟还客居在遥远的荆州。
D.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情景交融,音韵和谐有致,语言质朴无华,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16.同是登高望远之作,戎昱《桂州西山登高上陆大夫》和杜甫的《登高》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
15.D 16.相同:都表达了漂泊他乡的羁旅之愁以及独自一人登上高台的孤独寂寞之愁。
不同:《登高》还表达了年老多病,以及忧国伤时的情操。
《桂州西山登高上陆大夫》还表达了想要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语言质朴无华”错误。颈联在描写风烟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烟雾的弥漫。尾联在抒发自己的豪情时,运用了典故。所以语言质朴无华不合适。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登高》前两联写景,写作者登高远眺看到的夔州这个地方特有的秋景,后两联抒情,“万里”说明作者离家之远,“常作客”说明作者经常客居他乡,“百年”说明作者离家的时间之长,“悲秋”是作者在悲凉的秋天登高,所以抒发的是作者常年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
“多病”说明作者年老多病。“独登台”说明作者是独自一人等上高台,亲朋好友不再身边,表达的是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愁。“艰难苦恨”不仅指作者自身的艰难潦倒,还包含国运的艰难,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所以还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操。
《桂州西山登高上陆大夫》中首先交代自己登上高山后的心理感受,作者登上高山看到凄凉的秋景,作者满心的忧愁。“他乡酒”体现了作者漂泊他乡的羁旅之愁,作者只能借酒消愁。颈联写到作者在高楼上看到风和烟雾一直蔓延到楚郡,想到自己的兄弟还客居在遥远的荆州,体现出自己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一人登高的孤独寂寞之情。而尾联运用东汉名将班超的典故,以班超自己,表现出自己也想像班超一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