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练习 | 诗词大全 | 诗词赏析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元曲 | 诗词下载|

您的位置:诗词鉴赏练习题 >查看内容
 
曾丰《春夏之交沿途触目》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5~16题。
春夏之交沿途触目
曾丰
往年休叹去駸駸【注】,只数今年且十旬。
稚绿已争欺旭暑,老红犹强护畸春。
水平似面因风皱,山远如眉得雨颦。
物态到前长是笑,不知物态总关身。
【注】駸駸:疾速,急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往年”与“今年”形成纵向时间的对照,“休叹”与“只数”表达出心理的取舍。
B.颔联“稚绿”和“老红”互相映衬,化动为静,生动描绘了春夏交替时自然景物的变化。
C.诗人用拟人、比喻手法,将水面比作人脸,远山比作眉毛,凸显春夏之交的物态特征。
D.全诗既描写季节更替的鲜活景象,又融合“格物致知”的思想,体现了对人生的观照。
16.“物态总关身”是说物态的变化总会触发人的情感与思虑,外在的物态实为内心的镜像。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6分)
           
答案:
15.B【解析】颔联应为“化静为动”。
16.①直接表达诗人对物态与内心关系的认知。首联“往年休叹”“只数今年”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释然和当下的珍惜;尾联中,诗人本来是笑对自然的变迁,随后领悟到自然之变实为生命之变。
②将人的情感寄托在外在的物态上。“稚绿欺暑”“老红护春”,将青春易逝、迟暮坚守的体悟寄托在草木变化之中。
③用与人相关的喻体形容外在物态。风起水皱如人面生纹,雨落山颦似愁眉不展,自然之景实为诗人内心的反映。(水“皱”山“颦”,暗喻人命运的起伏)    
(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络分)
 



作者其它练习:
诗词练习搜索

题目:
类型:

专题推荐
 
作者相关

相关资料


工具导航: 文言文翻译 语文网

   版权所有 古诗词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