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练习 | 诗词大全 | 诗词赏析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元曲 | 诗词下载|

您的位置:诗词鉴赏练习题 >查看内容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观潮》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苏轼
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
观   潮   佚   名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诗造物“故教江水向西流”,与“可怜楼上月裴回”的手法相同。
B.第二首诗首尾诗句相同,结构上首尾呼应,使诗歌具有了回环往复之美。
C.诗人由潮水引发思考,让沧波与时光、浙江潮与美好事物之间产生关联。
D.从题目可以看出,两首诗取材相同,都是通过对江潮的描写来表达感受。
16.这两首诗分别谈了哪些道理?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二)15. D(第二首没有描写江潮。)
16.①第一首用“沧波”“白头”揭示时光易逝的客观规律(1分),说明虽然人生短暂,未尽如人愿,但微渺的希望也有实现的可能,积极面对仍有可能迎来转机(2分)。②第二首用“庐山烟雨浙江潮”代指渴慕、追求的目标(1分),告诉我们汲汲以求后不必执着于结果,要正确消解心理落差,应豁达自适、平静淡然地面对荣辱得失(2分)。(每点3分)
细则:如第一首答出“自然会给人慰藉”给1分;第二首答“实地考察才有真相”“缺憾也是一种美”“看山还是山的了悟”给1分。



作者其它练习:
苏轼《东栏梨花》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傅尧俞济源草堂》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登玲珑山》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次韵子由送千之侄》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登玲珑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南乡子·春情》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陆龙图诜挽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和归园田居六首(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送郑户曹》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雨中看牡丹三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籴米》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东坡》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复次一首送赴阙(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鹤叹》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游道场山何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沁园春·孤馆灯青》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和陶归园田居(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正月二十日往歧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寒食雨二首(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次韵前篇》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南乡子集句》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江城子・别徐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中秋月》阅读练习及答案 
诗词练习搜索

题目:
类型:

专题推荐
 
作者相关
相关资料


工具导航: 文言文翻译 语文网

   版权所有 古诗词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