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苏轼
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
观 潮 佚 名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诗造物“故教江水向西流”,与“可怜楼上月裴回”的手法相同。
B.第二首诗首尾诗句相同,结构上首尾呼应,使诗歌具有了回环往复之美。
C.诗人由潮水引发思考,让沧波与时光、浙江潮与美好事物之间产生关联。
D.从题目可以看出,两首诗取材相同,都是通过对江潮的描写来表达感受。
16.这两首诗分别谈了哪些道理?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二)15. D(第二首没有描写江潮。)
16.①第一首用“沧波”“白头”揭示时光易逝的客观规律(1分),说明虽然人生短暂,未尽如人愿,但微渺的希望也有实现的可能,积极面对仍有可能迎来转机(2分)。②第二首用“庐山烟雨浙江潮”代指渴慕、追求的目标(1分),告诉我们汲汲以求后不必执着于结果,要正确消解心理落差,应豁达自适、平静淡然地面对荣辱得失(2分)。(每点3分)
细则:如第一首答出“自然会给人慰藉”给1分;第二首答“实地考察才有真相”“缺憾也是一种美”“看山还是山的了悟”给1分。